汪芳副教授在国际地理大会的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主题研讨会上报告发言
时间:2016-08-31 09:43:00 来源:学院办公室
8月21日-25日,由国际地理联合会(IGU)主办,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学会等共同承办的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Congress, IGC)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胜利召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资源、环境和人口问题日益突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己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在这个大背景下,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举办了三个系列专题研讨会:“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不同地区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的比较研究”(共6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政策和经济状况对城市、农业和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共4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人类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影响趋势评估”(共3场)。大会上,研究的课题包罗万象,如来自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的Andreas Koch教授汇报主题为“城市土地利用宏观尺度影响因素对个体居住行为的影响”,印度旁遮普市Sucha Singh教授研究了旁遮普市农业土地上的城市扩张和非农业用途占用现状,中国科学院的刘廷祥博士针对东北农林交错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其脆弱性研究进行了总结,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Chandrasena Uragoda教授立足于科伦坡大都市地区加姆珀哈区,针对迅速变化的城郊水稻种植业的土地利用进行了阐述。各国专家学者从不同尺度和视角,探讨了土地政策和经济状况对城镇、农业、景观、建筑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太阳成集团61999汪芳副教授从建筑和文化的视角,以河南三门峡陕县的地坑院为案例,研究了土地政策变化和现代化进程对地方传统建筑的影响。报告从建筑变迁、文化变迁和家庭变迁等三个方面展开,对变化的过程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总结。汪芳副教授认为,地坑院这一乡土建筑的衰落是必然的,但我们仍然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如建筑功能的置换,用传统技艺修缮现存建筑,加强建筑中基础设施的建设,种植植物来固定土壤和保持水分等,来对这种逐渐消失的珍贵传统民居进行保护和传承。
此外,在会议中,太阳成集团61999研究生彭瑶瑶、阮慧婷、夏雨纯积极参加会务服务工作,得到了锻炼,并受到组委会好评。
城镇化与地方性研究(UAL)实验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