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代表发言
许立言
尊敬的嘉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及家长:
我有幸作为教师代表给大家寄语,这是一份崇高的荣誉。但作为学院最年轻的老师,我个人其实有着双重身份:作为大家的师兄,我同时也是各位的院友。今天,基于这双重身份,我愿与大家分享一些职业发展和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首先祝贺各位同学顺利毕业,走向人生的新阶段。大家绝大多数都要离开学校,走入社会了。这是一条典型的人生道路。跟大家相比,我的经历十分不典型:我博士毕业后回到学院工作,因此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学校。但是,拜我们专业的特征之赐,我还是有幸得到不少机会接触社会。这些经历,以及我的学术和职业历程,让我产生了几点感悟,主要是关于一个课题,即专业学习能带给我们什么,以及离开学校之后,应该保留和发展哪些在专业学习中培养的能力。
1、不要被专业自我束缚。前不久我们做了一次院友就业统计,发现院友在以下领域的就业都蔚为可观:规划设计,房地产,金融,政府社会服务,教师,创业。其中,创业群组中有多达211人,几乎占到全体院友的三分之一,其创业领域也分布在各行各业。我们规划设计专业外延广泛,与社会的联系紧密,这些特征为大家毕业后的行业选择提供了无限可能。
2、保持快速学习的能力。人们常说我们搞规划的都是万金油,什么都懂一点。依我之见,我们这些人其实并不是真的什么都懂,只是学得快而已。经过了我们学院的学术训练,多数员工都有能力快速了解一个陌生的应用领域,在短时间内积累足够支持实际工作的基础知识。在我们专业以及关联领域的典型场景中,拥有这项能力,就可以适应大多数工作任务。在行业瞬息万变的时代,这一能力尤其重要。
3、要让自己不可替代。我的研究方向是数字技术和规划设计,我愿就此出发做一些说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数字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科学、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已经替代了大量的脑力工作岗位,正如两百年前机器替代体力工作岗位一样。在美国,1990年代,数以百万级的律师事务所查档员岗位曾被数字化文档搜索技术替代;今天,在我国,如媒体内容编辑这样的高等级脑力劳动也正在被算法所取代。回到我们的领域,大量的施工图岗位,技术含量很低,其仍然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比机器便宜,而这一情况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我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的脑力劳动仍有其不可替代性,这要求我们一定要培养出相应的不可替代的能力。往小了说,这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饭碗;往大了说,这也会推动社会的极大进步。
4、勇于尝试,对未知保持乐观。当今这个时代,一切东西变化的速度超乎想象。我在MIT读书的几年间,学校里完成了几个实验,实现了脑机接口、脑脑接口、记忆移植等黑科技,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照这样下去,诸如攻壳机动队里的意识上传等科幻,其实现也是可期的。在意识和生命等人类的基本概念都似乎受到挑战的今天,未来的社会恐怕会以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展开。对这种大趋势,悲观也没用,因为你基本也做不了什么。所以不如乐观,勇于尝试,拥抱不确定性,庶几提高生活和心理健康质量。回到我们规划设计行业,如前所述,整个行业在深刻转型。一方面,相关技术在快速迭代;另一方面,在传统的规划院场景下,规划设计的工作内容却往往一成不变。这种张力不可能长期维持,行业必将迎来崭新的未来,但这一未来的具体方向我们并不清楚。话虽如此,我认为有一个趋势是肯定的:在技术的影响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下,规划设计行业各方面必将全面走向精细化。对大家来说,这是发现并切入细分市场的机会。拥抱这种不确定性,或许会让各位的职业路径柳暗花明。
最后,我想再次祝贺大家顺利毕业。我想到一句老话: 张华考上了太阳成集团61999,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前几天听王晓东院士的分享,了解到1961年的清华建筑系六年制毕业生也只能去供销社当售货员。在一些特定的年代,人的选择是有限的。感谢这个时代,我们很大程度上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道路。虽然种种限制因素仍然存在,但限制毕竟是有限的。对无限的选择施加有限的限制,这是个数学问题,结果似乎仍然是无限。
祝大家都有光明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