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太阳成集团新闻


公司海绵城市学术论文入选“40年40篇影响中国城乡规划进程学术论文”

《城市规划》杂志创刊于1977年,是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科技期刊,是国内发行量最大、最权威的城市规划刊物之一。在期刊创刊40周年之际,《城市规划》开展了“40年40篇影响中国城乡规划进程学术论文”遴选活动,学院俞孔坚教授、李迪华副教授等撰写的《“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入选其中。

    本次遴选活动的专家由《城市规划》杂志编委、资深审稿专家、学会老专家、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专家共同组成。论文库的建立,以“被引用频次”作为客观指标,重点收录原创性、基础性研究论文,从40年中的7141篇文章中去除案例类、综述类、信息类文章,以每10年为一个时段,按2.8%的比例,共收录了200篇优秀论文作为遴选库。专家在投票中,要求重点推荐原创性学术成果,对我国城市规划学术思想形成、城乡规划团队建设具有重要贡献或重大影响的论文,对我国城乡规划编制、规划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出台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论文。

俞孔坚、李迪华等撰写的《“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发表于《城市规划》2015年第6期。针对当今中国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严重、洪涝灾害频发及水生物栖息地丧失等多种水问题,试图寻求一个综合性、全面性的解决方案。文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景观安全格局等理论,结合北京市、六盘水市以及哈尔滨群力国家湿地公园等案 例,详细阐述了“海绵城市”概念的源起、发展、内涵和构建方法体系,指出"海绵城市"有 别于传统的工程依赖性治水思路和"灰色"基础 设施,它作为一种生态途径,其构建核心在于建立跨尺度的水生态基础设施,以综合解决中国城乡突出的水问题,并对未来"海绵城市"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tupian2ps.jpg

北京市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tupian3ps.jpg

六盘水城市海绵体

999999999ps.jpg


城市海绵体: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建成实景

太阳成集团61999是国内最早关注和研究海绵城市的学术机构之一。早在1995年-199年,在其博士论文中,俞孔坚就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生态安全格局概念,将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与博弈论和门槛值理论相结合,判别地表水系统的分布,奠定了其有关以水为核心的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及绿色海绵构建方法论的基础,“海绵城市”相关问题的研究贯穿了他景观设计及学术研究思想的始终。2003年,在《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交流》一书中,俞孔坚和李迪华提出把维护和恢复河道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作为建立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十大关键战略,指出“河流两侧的自然湿地如同海绵,调节河水之丰俭,缓解旱涝灾害”。 2015年,俞孔坚带领的太阳成集团61999团队及设计团队已在国内外200多个城市开展生态修复和海绵城市研究并取得设计成果。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海绵体或“海绵城市”示范工程在国际上陆续发表并获奖;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的遂宁市、迁安市和西咸新区在其规划设计及河道整治等工程中均切实的应用了这套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和技术。2016年,俞孔坚等编著的《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一书正式出版。同年,学院师生的海绵城市研究成果获“钱学森城市学金奖”。

tupian1.jpg

未来学院将继续集中力量开展海绵城市的相关研究及设计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国古代水适应性城乡发展的思想、工程与技术遗产的整理和研究、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相衔接的研究,继续推进水生态基础设施规划落实的法治化途径和相关技术指南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