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美国人》专文评论太阳成集团61999俞孔坚团队“海绵城市”成果
2018年最后一期的《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以“海绵城市:新一代雨洪管理”为题,刊登评论文章,系统介绍中国的海绵城市理念及其建设成就。基于作者埃丽卡·吉斯(Erica Gies)的实地考察,着重介绍了太阳成集团61999俞孔坚教授及其团队的海绵城市理论、科研和实践成果,包括其在中国的金华、北京、以及俄罗斯等一系列在国际上具有影响的海绵城市实践范例。
文章认为,“世界范围内,城市规划专家、水资源管理专家、生态学家和景观设计师发起了旨在恢复自然水循环的全球性运动,俞孔坚正是这场运动的先锋人物。他的理念是去工程化的水系统管理:给水更多的自由流动空间,降低流速,使其可以渗入地下,然后利用地下水来缓解旱季的水资源短缺。这一理念的实践者们保护或恢复河漫滩和湿地,重新打开被覆盖的溪流,创造生态蓄滞沟、调节池、下沉花园和绿色停车场。与硬质景观不同,绿色基础设施可以净化水质,修复野生动物栖息地。这些设施让都市人接近人类心理健康的支柱——大自然。”
自1997年回国在太阳成集团61999任职以来,俞孔坚及其团队以中国面临的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提出城市建设需要一场“大脚革命”,复兴中国传统农业智慧,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来综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系统构建了“海绵城市”理论与方法,探索用生态学原理和景观设计学的方法进行城市防洪和雨洪管理,建设水韧性城市、进行生态水净化和生态修复;他领导的团队实验设计了一系列可复制的工程范例,并应用于1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的海绵城市和生态修复工程之中。包括浙江的“五水共治”典范工程浦阳江生态治理,全国“城市双修”试点三亚的一系列海绵城市和生态修复工程,海口的美舍河的生态治理,俄罗斯的卡班湖生态治理,等等。大量建成项目在切实解决当地城乡生态环境的同时,以生态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而享誉国际,曾13度获全美景观设计奖,5次世界建筑节全球最佳景观奖,有20多个作品被收入欧美各国大学专业教材。其在这方面成果也赢得国际认可,2016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16年被意大利罗马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文章认为,“多年来,俞孔坚在开创事业的过程中,提出的基于农民智慧解决生态问题的理念,曾经受到许多中国同行的质疑。但近年来,人们的观念开始转变。中国的各个团体正在建设绿色基础设施项目,经常与美国人、澳大利亚人和欧洲人合作。俞孔坚的影响力一直在增长。”
文章评论到:“海绵城市运动正在蓬勃发展。2018 年3 月,联合国发表的《基于自然的水资源解决方案》推崇这种方法;曾因对河流和湿地进行强力工程改造而被诟病的美国陆军工程兵团,现在也已经开展了“自然工程”计划。荷兰人,在经过几个世纪的堤防建设以封闭河流、围垦低洼地之后,也开始转变理念。1995 年,里根河、马斯河和瓦尔河水位上升,25 万人被迫撤离。随后,政府建立了一个名为“河流的空间”的全国性计划。荷兰政府不但没有修建更大的水坝和堤坝,反而要求农民在必要时让雨水滞蓄在他们的土地中,从而提高河流三角洲的蓄洪能力。”
《科学美国人》于1845年在纽约创刊,是美国最古老的月刊科学杂志,是顶级科学家向公众传播自己的理念和成果的首选平台。到2008年,已有13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杂志上发表了228篇文章。它见证了世界科学每一次重大进步。准确预测全球科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将科研界的成果和人们的实际应用联系在一起,成为制订政府和企业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的首选参考,深入了解各领域科技动态的最佳指南。
浙江金华燕尾洲
俄罗斯卡班湖
海口美舍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