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岸:燕园的周末时光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员工们,大家好:
我是李金岸,非常荣幸能代表非全日制毕业班发言。
去年的毕业典礼上我看见巨大的宣传画布上写着“燕园时光”。当时我就在想,对于我来说,可能得叫“燕园的周末时光”。“非全日制”这个词的英文叫“part-time”,可以理解为兼职,我将它进一步翻译为:见缝插针。
我本科毕业后在云南工作了两年,见缝插针从那时就开始了,工作之余只要是有一点时间我都会去自习室,出差呢我会随身携带一些书,从工地回到宿舍后,就拿起书开始学习。
来北京之后,研究生第一年,我的工作地在北京,但是常驻项目在安徽,所以经常性周一周二从北京赶往安徽,周五晚上坐火车回北京,刚好能赶上周六早晨的课,这趟车是合肥到北京的Z227次列车。每次上了火车之后就直接去餐车,点一杯六安瓜片,然后迅速占领车厢唯一的电源,用笔记本连接上手机热点后开始写作业。夜晚的餐车,有人聚众打牌、有人独自喝酒,来来往往,充满了烟火气。到了午夜,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鼾声,列车在华北平原上飞速地奔驰,窗外一片漆黑中星光点点,让人有种时空穿越的幻觉。作业写完后回到卧铺上,听火车轮子轰轰轰的声音,睡的特别香。我们班好几位同学都住在外地,陕西的雷凯宇每周往返于榆林和北京,还有在宣城的吴攀,天津的王妤、廊坊的张文卓。其他同学虽然在北京工作,但也需要经常性往返于项目地、工作地和学校之间。
当然,以上说的话,都是在自己在感动自己,这远远不够,北大教会我们的正是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情。以李老师的景观社会学为例,要求我们,要敏感地观察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断试错,不害怕冲突和矛盾,去拥抱多样性。对于表达,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字,反反复复的强调,具体、清晰、主旨明确,不解释。
相比于做事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更为重要。价值这两个字几乎是北大所有课程的关键词。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什么?真正重要的是什么?虽然我们工作学习的场所是一个百年文物建筑,但我们更多的是讨论未来科技如何改变当下城市生活。我们很少研究几何造型,而是将目光投向城市治理与社会公平。老师们几乎不会连续两个学期重复同一个课程主题,永远是站在学科的最前沿直面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对既有规则的质疑,对人的价值的尊重。这不就是北大精神吗?
作为员工,我们从被“洗脑”、到反“洗脑”、到自己对自己“洗脑”、再到最后笛卡尔的那句话“凡是我没有明确认识的到东西,我决不把它当作真的接受”。重新审视周遭的一切,重新评估这一切的价值,北大给了我们重新看待世界的视角。
三年时光转瞬即逝,我班的很多同学都觉得这三年,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太少,每次作业花费的精力不够,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想要做的更好。指挥家伦纳德·伯恩斯坦说:如果想办成大事,就需要一个计划和不足够的时间。虽然有点遗憾,虽然有些不舍。我们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和一定的范围内,见缝插针,尽全力而为。现实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亲爱的各位同学和员工们,今天我们将正式走出学校,虽然我们中的大多数至今没有返校,这场疫情让我们以这样的方式话别,有些同学也许会觉得失望,比如说没有了红地毯,但反过来想,因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的交流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减少,反而变得更频繁。我们毕业于2020年这个不平凡之年,自人类文明开始,这个星球上从来没有过的人与人之间大规模大范围高频率的远程交流。这是一场惊人的终将载入史册的全球实验,而我们是这个伟大行动的见证者以及未来的行动者,此时此景,难道不应该而感到庆幸吗?
最后,祝福所有的毕业生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祝愿学院越办越好,我们一定牢记所有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不辜负社会对我们的期望。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感谢大家,感谢。
(编辑/朱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