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横向研究


寻找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国家遗产与生态廊道》简介

时间:2012-07-18 16:52:01 来源:2012年7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B-04版 作者:俞孔坚  李迪华


中国历史教科书上对京杭大运河的界定十分清晰: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里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与长城共同跻身于中国古代的最伟大工程。然而,当我们用当代科学的视角去审视京杭大运河,用当代文化遗产的标准去评价它时,会突然发现,这一看似时空分明、价值确凿的人类工程奇迹,却是如此的模糊不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位资深文化遗产专家想了解中国大运河时,在当代科学的英文语境中,甚至找不到一篇可以引用的相关学术性论文。

为此,太阳成集团61999景观设计学与研究院在2003年以“中国京杭大运河整体保护研究”项目申请全国文物保护科学研究课题,获得了国家文物局支持。作为2011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入选成果,《京杭大运河国家遗产与生态廊道》就是这10年研究的结晶。在该成果中,我们探讨了一些最基本而又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一,京杭大运河在当代的存在状态。通过全程实际考察京杭大运河并收集相关图像和文字,实测100多个不同的河道断面来解剖定格于2004年的运河生存状态,我们制定了未来研究京杭大运河的一个基本物理参照。同时,收录汇总了沿运文化遗产点,并部分考察验证。我们发现,京杭大运河这样一条对国土生态安全和民族文化认同具有关键意义的遗产与生态廊道,目前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不尽快统一规划、保护、管理和建设,必将成为难以挽回的遗憾。

第二,京杭大运河的完全价值观。我们认为京杭大运河具有四大基本价值: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起到彰显民族身份和促进文化认同的作用;作为区域城乡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保障的价值,具有输水、航运和灌溉等现实功用;作为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价值,是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关键性格局的骨干成分;作为潜在的休闲通道的价值,是国民身心再生和教育的战略性资源。只有用完全的价值观充分认识运河廊道,并处理好现实的功能需要与这些价值间的相互关系,才能保护和利用好运河遗产及其相关资源,使之在当代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用“国家遗产与生态廊道”概念界定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由自然生态系统、文化遗产系统与廊道支持系统三大部份构成:作为运河建成背景, 与运河生态功能维护相关的湿地、林地、农田等区域景观和环境要素,构成运河廊道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与运河“漕运”功能相关的河道、水源、水利与航运工程设施等水利工程遗产,与其历史相关的古建筑、古遗址、运河聚落等物质文化遗产与戏曲歌舞、民俗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空间相关的其它非运河类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廊道重要的文化遗产系统;游憩道、解说系统、公共服务设施,构成廊道重要的支持系统。三者成为沿运地区可持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自然资产、文化资产和社会资产,整合构成集生态与遗产保护、休闲游憩、审美启智与教育为一体的京杭大运河遗产与生态廊道。

第四,京杭大运河保护的法论。建立国家文化遗产与生态廊道,作为中国生态基础设施的核心骨架来保护和利用京杭大运河,是运河保护的基本法论。生态基础设施是城乡生态保护所依赖的土地系统,也是城市及城乡居民能持续地获得自然服务的基础。在城市它不仅包括习惯上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而且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自然服务的城乡林地、草地、湿地、农田系统及各种自然保护地系统。如同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一样,区域和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需要有前瞻性,更需要突破城市规划的既定边界。以京杭大运河为骨架和主体形成的包括支流、湖泊、池塘、沼泽等湿地在内的运河区域生态网络长期参与和影响河域的生态演化进程,已经成为区域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景观生态学及区域生态战略意义。在经济高速增长、快速城市化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背景下,这一生态网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广阔的机遇。在这样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建立大运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对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获得健康的生态服务、对东部城市带的可持续发展、对遗产廊道本身的保护以及未来居民的休闲和教育需求的满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上述这些研究只是初步的、基础性的,更深入和广泛的科学研究亟待开展。可以肯定的是,以当代科学和文化遗产保护视野来认识京杭大运河,必将为我们展现具有世界独一无二魅力的真实而完整的中国京杭大运河。

(作者俞孔坚为太阳成集团61999经理、教授,李迪华为太阳成集团61999副教授)